被喻為牛排界的LV的Ruth's Chris茹絲葵牛排館,2013年登陸上海,與莫爾頓牛排坊、羅斯福牛排館(現(xiàn)已歇業(yè))并稱為滬上三大頂級牛排館。它由一位美國母親茹絲·弗特爾(Ruth Fertel)在1965年成立于新奧爾良,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44家分店。
如今茹絲葵的亞洲分店遍布香港、新加坡、東京、雅加達、臺北、上海等一線城市。它已連續(xù)五年蟬聯(lián)美國媒體Nation’s Restaurant News消費者票選的高級餐飲連鎖店第1名,且每一細項都以高票獲得第一。著名主持人小s等明星是餐廳的???,她對茹絲葵贊譽有加。
早在1993年,茹絲葵就已進入臺北市場。作為最早一批進駐中國市場的牛排館,其龍頭地位無可撼動。目前茹絲葵亞洲地區(qū)的廚藝總監(jiān)James也大有來頭,他2004年畢業(yè)于圣地亞哥加州大學,2006年畢業(yè)于藍綬帶加州烹飪學院,不僅是臺北茹絲葵的開業(yè)主廚,而且自2009年榮升為亞洲地區(qū)的廚藝總監(jiān)以來,一直工作至今。上海店的出品也延續(xù)了其他分店的輝煌,水準備受贊譽。
除中國外,全球的茹絲葵統(tǒng)一選用美國農業(yè)部USDA評定的Prime(極佳)等級牛肉(USDA將牛肉分為8級,只有前三個級別才能作為牛排進入高級餐廳,而全美僅有2%的牛肉能夠劃入Prime標準)。這對牛排油花的分布(Marbling)、牛齡以及香味、濕度和彈性均有極高要求,只有頂級的食材才有幸進入茹絲葵的后廚。讓人遺憾的是,由于中國對美國牛肉的進口限制,上海店轉而選用頂級客制化熟成的澳洲和牛替代。
茹絲葵高達982攝氏度的高溫烤爐擁有專利技術,確保了在料理過程中能快速鎖住牛肉油脂,令牛排表面焦香,內肉鮮美。與其他提供豐富醬汁的牛排館不同,茹絲葵幾乎不用任何調味醬汁,食客只需以胡椒與鹽調味,便可品嘗到炙烤牛排的原汁原味。上菜用保溫盤也是茹絲葵的一大特色,牛排在加熱至260攝氏度的保溫陶瓷盤下最大程度保留初始風味,上桌時的滋滋作響聲讓食客印象深刻,服務人員會主動幫忙切分牛排,待牛排稍涼后便可食用。正因如此,牛排的實際熟度會比下單熟度稍熟兩分,想要食用三分熟的食客可點一分,五分熟可點三分,依次類推。
茹絲葵菜單中標紅的菜為餐廳的常駐經典菜品。最能體現(xiàn)實力的是肋眼牛排,外觀有著豐富均勻的油花,蘊含醇厚的奶香味,肥瘦相間,嘗之入口即化、鮮嫩多汁,為嗜肉食客帶來滿滿的飽足感。另一道招牌菲力牛排,選用牛身中最軟嫩的牛里脊肉,油花含量低,肉質如奶油般細嫩,深受女性喜愛,建議單人選用11盎司份量即可。紅坊牛排為標準雙人份量,二人分享非常合適。
除了標紅的幾樣外,其他牛排也同樣不賴。肉質偏緊實的紐約牛排,茹絲·弗特爾本人最愛五分熟,當然上海店選用的是頂級澳洲和牛,M6以上的品質也不會遜色太多。帶骨肋眼牛排,去掉骨頭后的份量也相當實在,骨香肉香完美融合,適合二到三人食用。追求豐富口感的食客可選擇T骨牛排,這是一整塊由脊肉、里脊肉和脊骨組成的大塊牛排,肉量更少,樂趣更多。
菜單中最貴的一道重量級的戰(zhàn)斧牛排(Tomahawk)不容忽視,對得起1400元一例的價格。它保留了肋骨和一部分肋條肉,外形像一把斧頭,故而得名。一頭牛身上最多只能切出8塊,肉質非常緊實,因此也格外矜貴。服務員會預先給每位食客分發(fā)一個鋪滿黃油的預熱盤子,牛排經過高溫炭火烤制后,立刻放在滋滋作響的高溫烤盤上端上桌,此時將切好的牛排放入各自的盤子內食用,能最大程度保持熱量,鎖住肉汁。牛排可指定加重或無需黃油,為了緩解油膩,可以選擇馬鈴薯、蘑菇、花椰菜、玉米或者洋蔥等特色配菜搭配食用。
除了牛排主食之外,茹絲葵餐廳還供應具有新奧爾良風味的特色菜品,例如新奧爾良蟹肉糕、頂級生菲力牛肉薄片、新奧爾良煎蝦、茹絲葵沙拉等,點單率都很高,但跟主打的牛排比起來還是稍顯遜色。
餐廳座落在外灘5號大樓內,以“東方快車”為設計靈感,裝修風格承襲外灘一貫的雅致風,燈光偏昏暗,復古與摩登交織,散發(fā)著紳士俱樂部魅力及美國紐奧良爵士氣質。由于人氣異?;鸨總€月的第一天開放整月的預定,建議想訂窗邊位欣賞黃浦江景色的食客提前半月預定。樓下提供待客泊車服務,用餐可獲得一定數額的抵用券。服務員笑容可掬,多為上海當地人,會說一口流利的滬語,上菜會向顧客解釋菜式,忙碌時機動性也能保持較高水平,反應機敏,加收10%的服務費很合理。餐廳擅長營造氣氛,是不少食客生日飯局首選之地,預訂時候說明是生日或結婚紀念日等節(jié)日,到店都會獲得餐廳特別贈送的芝士甜點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