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朗山
本次推薦中難度最低的一條路線,像家樂徑般舒適,但由于靠近海洋公園又有別樣的樂趣。南朗山位于香港島南部,比鄰深水灣,著名的海洋公園便是繞著南朗山的山勢而建,纜車橫跨山峰,連接南北園區(qū)。由黃竹坑巴士站起步,經過南朗山休憩涼亭繼續(xù)登山,一直到半山的南朗亭,可遠眺深灣、鴨脷洲和南丫島一帶的海峽。繼續(xù)前行則到直升機坪,俯瞰深水灣和淺水灣一帶的海岸全景,山水相接,樓宇和汽車收在眼底,讓人心曠神怡。此時,海洋公園的纜車在下方穿梭,甚至可以聽到園區(qū)內游客的叫嚷聲,煩囂與寧靜,僅在咫尺之間。該路線有不少支路,但各處景觀大同小異,山頂有發(fā)射塔影響視野,一般建議原路返回。
推薦景點:
南朗山
(難度:一星)
起步點: 黃竹坑巴士站
九龍水塘
九龍水塘位于金山郊野公園內,附近路線頗多,難度不一,此路線較少涉及難走小徑,但又能欣賞四處水塘的景色,適合入門人士。于石梨貝水塘站下車后,走上一旁的長源路,此時能看到不少猴子聚集在兩旁,但切忌投喂食物和身體接觸。經過九龍副水塘堤壩,靠左繞向水塘,來到開揚處便能看到碧波蕩漾的水塘景色。沿上山徑到達石梨貝水塘的堤壩,翠綠的湖水和潺潺的山溪相伴在旁,遠處能看到獅子山在水面的倒影。最后找到水掣房旁邊的水泥路下坡,接上金山路向右返回大埔公路。
注意事項:香港天氣多變,路線、地形變化較大,出發(fā)前需預先計劃好行程,包括入口、出口以及中途退路等;同時帶齊必要的工具及足夠干糧和飲用水;盡量與有經驗的遠足愛好者結伴而行;遇到危險時保持冷靜,必要時使用手電筒或哨子發(fā)出求救信號,利用好標識柱等指示物向救援人員提供確切位置。
推薦景點:
九龍水塘
(難度:一星)
起步點: 石梨貝水塘站
紫羅蘭山
紫羅蘭山位于港島的大潭郊野公園,正處北面孖崗山,南面渣甸山之間,山上溪流往東流入大潭水塘。山峰名為紫羅蘭,但每年四月至五月開花的實則為小花鳶尾,其花瓣呈紫羅蘭色,該山因這種花而得名。搭乘巴士在黃泥涌公園站下車,進入黃泥涌水塘,沿著堤壩走到末端,前行一小段在路口交匯處選擇“紫羅蘭山徑”。小徑沿山脊蜿蜒而上到達紫羅蘭山頂,天氣晴好時可看到灣仔和九龍的景色。往前沿紫羅蘭山徑引水渠,沿階梯下山,兩旁綠樹郁郁蔥蔥,景色優(yōu)美。到達紫崗橋時能發(fā)現(xiàn)有兩條路線,分別是去往淺水灣方向的退路,以及往赤柱峽道的支路,體力不足以登上孖崗山的游人可選擇下山。若決定前行,則順著山勢拾級而上,初段坡度略大,而尾段放緩,到達孖崗山山頂可遠眺東面龍脊一帶山嶺,還有風景明媚的赤柱半島作為獎勵,最后于赤柱西引水道進入公路結束行程。紫羅蘭山一帶風景綺麗,同時路線變化余地較大,山澗更有小花鳶尾、吊鐘等花朵增添姿色。值得一提的是,賞花動眼不動手,切勿摘取花朵,也不要為了開辟路徑而踐踏植物。
推薦景點:
紫羅蘭山
(難度:一星半)
起步點:黃泥涌公園站
南丫島
南丫島是離島區(qū)最大的島嶼,島內保留著獨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生態(tài),距離中環(huán)碼頭不過半小時船程,是各地游客在香港游覽島嶼的熱門之選。南丫島的主要行山徑有兩條,一是來往島內兩大主要碼頭的“榕樹灣—索罟灣”路線,這條由政府制定的路線屬于南丫島家樂徑的其中一部分,途中經過洪圣爺灣、南丫島發(fā)電廠等景點,路程約1個半小時,上落不大,全程為水泥小徑,指引清晰明確,沿途風景優(yōu)美,可以覽盡兩個港灣的風景,以及昔日漁村和鄉(xiāng)郊風情,適合短游。島內另一條路線則從索罟灣出發(fā),依天后宮旁的路牌乘梯級上菱角山,沿山脊攀至山頂,景觀開揚,可俯瞰索罟灣和南丫島北部,天氣晴朗時更可遠眺赤柱、大潭以及港島南區(qū)的山巒。經過山頂發(fā)射站后沿石頭梯級下山,依次穿過蕉林、村屋,可在模打灣(有街渡往香港仔)或索罟灣(有渡輪往中環(huán))結束行程。此路線二難度稍高于路線一,但風景也更為俊美,登上菱角山頂時南丫島附近海景、山景收入眼簾。路上甚為安全,只需留意懸崖位置,勿走近邊緣即可。
推薦景點:
南丫島
(難度:一星半)
起步點:榕樹灣;索罟灣
蒲臺島
蒲臺島是香港境內最南端的一處島嶼,據(jù)說曾因盛產蒲團狀的海苔而得名。與南丫島相比,蒲臺島人工雕刻的痕跡更少,秀麗的自然風光成為主旋律。島上的花崗巖地址抗侵蝕能力較差,長年累月風化而產生各類奇石,形成響螺石、僧人石與佛手巖等景點,是不少港人心目中的“香港十大最美巖石”。于香港仔搭渡輪前往蒲臺島碼頭,由碼頭前往岸邊,沿店鋪旁的郊游徑走到的登山梯級,小路緩緩上行,于開揚處可窺到海灣初貌,以及嶙峋的怪石。除了主徑,蒲臺島還有“巫氏古宅”、“棺材石”等名勝,如時間允許不妨按路牌指示造訪。沿山脊往上,到達牛湖頂?shù)挠^日亭,香港最南邊海天一色的景觀讓人心曠神怡。繼續(xù)前行,山勢稍微向下,到達南角咀路口繼續(xù)上山,來到僧人石、靈龜上山和佛手巖景點,身形碩大的“靈龜”正緩緩爬上山頂,對面身軀纖弱的“僧人”則向游人微微欠身。如不往南角咀,可于昂裝路口右行返回碼頭,行程縮短約40分鐘。蒲臺島的主徑兩旁怪石嶙峋,巖石溶于碧水的美景別處少有,最后可于碼頭一帶的商鋪購買紫菜和海鮮干貨等特產。
推薦景點:
蒲臺島
(難度:一星半)
起步點: 蒲臺島碼頭
龍脊
可能是香港一眾行山路線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條,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亞洲區(qū)“最佳市區(qū)遠足徑”。龍脊屬于港島徑第八段,鄰近市區(qū)又能看到藍塘一帶優(yōu)美的海景,其風景、難度與交通配套等各方面都堪稱完美,難怪吸引到各方游客。游龍脊,一般推薦搭乘巴士于土地灣站下車,登上小路至打爛埕山頂,沿山脊上行時便能看到石澳和大浪灣的景色。及至龍脊觀景臺,可以欣賞到三百六十度的海景,碧藍的海水與晴空相連,山下石澳和大浪灣沙灘游人如織,十分愜意。遇上合適的天氣,還可以看到滑翔傘愛好者在天空如蒼鷹盤旋,更添樂趣。路線中后段略顯沉悶,下山路多在林蔭間蜿蜒,但好在難度不高,小朋友應該也能應付。下降至馬塘坳引水道旁的岔口,右轉去往大浪灣,直行則途徑哥連臣道去往公路。此路線精華無疑在龍脊山頂部分,如果想讓行程更為精彩,不妨選擇以大浪灣為起點,土地灣為終點的方向。這條路線時長增加約1小時,但能夠加添到達山頂時的成就感,陶醉在這海天一色的美景當中。
推薦景點:
龍脊
(難度:兩星)
起步點:土地灣站
魔鬼山
魔鬼山即炮臺山,位于鯉魚門以北,由于俯瞰維港東部水道,因此在上世紀有著重要的軍事戰(zhàn)略價值, 駐港英軍曾在此架設炮臺而得名?,F(xiàn)軍事設施均已拆去,但碩果僅存遺跡為這條市區(qū)遠足路線增添了游玩樂趣。在港鐵油塘站A2出口出站,于高超道開始上行,經過鯉魚門邨停車場和華人永遠墳場,進入衛(wèi)奕信徑三段。拾級而上便能找到哥賦炮臺遺跡,游覽完畢后,原路返回上山,到達規(guī)模更大的山頂?shù)锉?,可以觀看到維港東面的海峽,如鯉魚門、藍塘海峽及佛堂門,于山頂居高臨下,九龍東及港島北盡入眼簾,因此此處亦是市區(qū)其中一個觀賞日落的勝景。隨后返回衛(wèi)奕信徑,小徑隨山勢起伏,到達一個三岔路口,此處有路去往茅湖山山頂涼亭。下山路途中可見到將軍澳的高樓以及另一座碉堡,這個被稱為“茅湖廢堡”以前曾作為觀測臺之用。沿梯級往下,于寶琳南路走向靈實醫(yī)院結束行程。此路線難度不高,起點終點靠近市區(qū),又包含碉堡遺跡和山巒景色,頗有樂趣。需要注意的是路線中支路甚多,建議事前確認好路線和帶齊指南針。
推薦景點:
魔鬼山
(難度:兩星)
起步點; 油塘站A2
東平洲
這個位于香港東北角的小島全部由沉積巖組成,形如新月,地勢扁平,因此得名。東平洲是香港第四個海岸公園,多變的海岸地貌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地質公園范圍,片片斑斕的頁巖也被譽為“香港四大自然奇景”之一。島內有一條郊游徑,如想避開人流,建議往人潮相反方向出發(fā):到達碼頭后右行,繞過大塘灣,靠岸而行,可看到受海浪侵蝕的頁巖、沿著裂縫風化至棋盤似的巖石、由藍綠藻化石堆砌而成的疊層石。隨著沙灘走到洲尾,此處岸邊石層呈淺啡色,如同帶有銹跡的鐵塊;繼續(xù)前行經過貓公洞及東平洲最北端的洲尾角,轉角接上泥徑。穿過樹林到達斬頸洲觀景臺,岸邊的石層溶于一泓碧水中,晴朗的夏日舉目遠眺,可見遠處的蚺蛇尖和馬鞍山。沿小路行至石灘,一道天然的凹道橫貫南北,這個原本與島相連的山嘴因風化侵蝕而斷裂,形成了南北相通的天然走廊,正如被垂直斬開,因此稱為“斬頸洲”。隨后走回郊游徑,穿過小徑,來到巖層犬牙交錯的海邊,鋸齒狀的石層像是龍脊?jié)撊氪蠛?,因此被稱為“龍落水”。接續(xù)郊游徑前行,在平整的海旁疊起兩座石頭,正是拍照熱門景點“更樓石”,更樓石西邊的海岸線有數(shù)個凹處,形成了小水池,背后的岬角因在漲潮時水位會將石頭淹沒,被稱為“難過水”真是貼切不過。隨后沿岸邊走到最西端的媽嘴角,經亞媽灣返回碼頭。東平洲全程難度不高,又有奇石可賞,是不少本地遠足愛好者都想一探究竟的路線,就是其位置偏遠,航線較少,游人只有在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在馬料水搭乘渡輪前往,僅有的回程航班在下午五時十五分出發(fā),錯過了便需要在島上過夜,敬請留意。
推薦景點:
東平洲
(難度:兩星)
起步點:東平洲碼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