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飲食方面,皖北人和皖南人并不能吃到一個碗里去。土生土長的皖北人其實很少吃臭鱖魚、毛豆腐之類發(fā)酵的食物,口味更偏中原,主食從稻米變成了面食,菜肴有魯菜、豫菜或淮揚菜的影子。在皖北更多的是淮南牛肉湯、太和板面之類的街邊小館,很少見到有著鮮明特色的高大上的徽菜館。在上海,皖北人可以在徽語現(xiàn)代徽菜館中尋找到家鄉(xiāng)味。
徽語現(xiàn)代徽菜的老板是安徽宿州人,在這里不僅可以吃到傳統(tǒng)的徽州菜,還可以喝到皖北的平民菜肴——SA湯(撒湯)。SA湯曾獲得宿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。皖北人喝SA湯大多是在早上,就著蔥油餅或者小籠包開始新的一天??此坪唵蔚腟A湯做法卻并不簡單,SA是以老母雞湯作為湯底,而徽語餐廳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豬大骨和秘制料包與老母雞一起熬制,香味出來后再放入麥仁,之后再對湯底進行勾芡,使湯的口感更濃滑。制作SA湯的最后一步就是沖蛋花,先在碗里把蛋花打勻,再把熱騰騰的湯底沖入碗中即可。
徽語餐廳的徽菜種類比較齊全,地鍋雞、符離集燒雞、蕭縣拌羊雜、臭鱖魚、徽州毛豆腐、胡氏一品鍋、徽州葛粉丸等菜式的口味都非常地道。
徽語餐廳的大門看起來很普通,但屋內卻別有洞天??梢钥闯龌照Z在餐廳設計方面花了不少心思,比如吧臺使用原始粗糙的古石板,夾縫中夾雜些許青苔,還有室內的門窗設計形狀各異,均力求體現(xiàn)古典的徽州風采。徽語的服務員有不少上了年紀,服務質量欠佳,但也能盡力滿足食客的需求,整體來說就餐體驗良好。